×
中国海洋药物

木制战舰衰落,海洋已是装甲战舰的世界

伯纳德·布罗迪(BernardBrodie)教授曾经敏锐地指出,“装甲战舰”(即单词ironclads,或者术语armourclads)这一名称很好地表现出了这类战舰的特性。比如在日德兰,分别由舍尔和杰利科率领的两支舰队,利用“装甲战舰”的自身特性所采用的技战术可谓是“前无古人”的。
虽然“胜利”号和其他木制战舰也曾专用于在海战中击败敌人,但是这些木制战舰的结构、推进装置或基本配置却和当时的商船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而且,保护商船也是木制战舰的一项最重要的职责。事实上,与“胜利”号同时代的、隶属于东印度公司的军舰们有时候也搞一些“兼职”——比如运输货物和军火等,这并不会被当做是一种“不务正业”的行为。例如,“胜利”号就配备了一个约6.4米深的货舱—或许,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艘巨大的散货运输船。
相比之下,除了存放燃料、弹药和补给品的舱室之外,“无畏”号战列舰没有任何多余的空间来携带额外的东西。在上述三种大宗“货物”之中,燃料所占用的空间最大。而且,携带燃料的多少决定了一艘战舰的“巡航能力”—即加注一次燃料之后,所能航行的最远距离。“无畏”号战列舰可以搭载2000吨左右的煤炭,这些燃料足够其以20节的速度航行5天。至于“胜利”号,它的续航能力显然“只受它装载的食物和淡水的限制”。由于石油的燃烧效率更高,英国在战争前夕设计最新的无畏舰时,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石油。事实证明,石油能显著提升战舰的续航力(提升了约40?。但是,不久之后,石油就遭遇了与煤炭同样的问题,那就是一艘战舰的载荷和排水量是有限的!因此,所占空间最大的燃料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战舰必须腾出大量的空间来安装相关设备和武器。例如,“无畏”号战列舰的排水量为18000吨,其中装甲约重5000吨、机械设备约重2000吨、武器装备约重3000吨(与当时的其他战舰相比,“无畏”号的装甲、机械设备和武器所占的比重并不算太大)。此外,“无畏”号不仅有大约三分之一的舰体长度被发动机和锅炉房所占据,还有另外大约三分之一的舰体长度被炮塔、炮塔和舰体的连接机构,以及炮塔底部的弹药库所占据。所以,“无畏”号上的船员们的居住空间十分狭小,几乎和纳尔逊时代的木制战舰“胜利”号上的水兵没什么区别。在“胜利”号上面,纳尔逊的800名手下挤在45.7米长的下层甲板上;虽然“无畏”号的长度是“胜利”号的三倍,但它上面的1000名船员也不得不把吊床绑到他们所能找得到的任何可以固定吊床的地方上去。
与传统布局相反,“无畏”号的水兵船舱位于船尾,而军官船舱位于船头(传统的布局是将船员居住的“下层甲板”限制在舰桥前方约30.5米的范围内,而军官们则被安置在舰尾螺旋桨上方的一组小舱室里)。虽然这两个区域都位于保护机械设备和弹药库免遭敌人炮弹攻击的“装甲地带”之外,但在战斗中,这些“生活区域”实际上都是空无一人的—因为每个船员都有自己的职责所在,在战时他们都要前往位于舰体中央的“战斗区域”。不过,这里有一个关键的区别—那就是在木制战舰时代和装甲战舰时代,船员们的职责是不同的。
在特拉法尔加战役之时,只有少量船员承担着具体的职责:少数船员充当水手,在甲板上操纵船帆;另一小部分人,军官和海军陆战队员,负责指挥作战或者操作轻武器;还有少数人员在材料仓库、医务室或损伤管制中心工作,他们大部分都是这些领域的专家;其余的绝大部分船员都被派遣到火炮甲板上去操作大炮。
而在一艘无畏舰上,各船员的战斗职责分工是极其复杂和详细的。其中,负责战舰动力系统的人员与船上其他人的工作差别很大,比如一艘以煤为燃料的船上有多达三分之一的船员都是轮机员和司炉工,其中,司炉工的工作与牛马无异,他们每小时要从煤库中转运20吨煤,再将其添加到锅炉里(他们的工作也是船上最艰苦和最低等的工作)。弹药小组的人员虽然是断断续续地工作,持续性不如司炉工,但几乎同样艰苦,他们要操纵机械装置将炮弹和发射药包从炮塔齿轮箱底部的弹药库中转移出来,然后再把它们装上吊车并送入炮塔内部。而炮塔小组的成员,则需要对弹药进行处理,并将其装填到炮膛之中。至于炮手们,则需要负责调整大炮的射击角度并进行瞄准和射击。

上一篇: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核心区-大众日报数字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