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药物

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邹珊刚1何勤2’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国家科委生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北京海洋——潜力巨大的天然药源海洋是巨大的物质宝库,又是潜力巨大的天然药源。世界海洋面积达3亿6千万平方公里,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1%,它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达20余万种,每年可为人类转化30亿吨水产食品。据统计,整个地球生物的生产力每年相当于1540亿吨有机碳,其中海洋占有87%。海洋浮游生物量约达360亿吨,自游生物量为180亿吨,底栖生物量为80亿吨。海洋生物栖息的独特生活环境,使其含有陆地生物所没有的成份,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独特的化学结构,形成了特异的功能。海洋生物体内合成的化合物很多对人及其他动物的代谢过程有活性作用,这些活性物质可以制成抗肿瘤、抗病毒、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衰老、消炎镇痛的高效药物,并可开发成为强身健体和有一定辅助疗效的功能食品。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的研究发现约10%的海洋动物、3.5%的海洋植物的提取物有抗肿瘤或细胞毒性作用。海洋生物是人们期望防治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的重要药源。海洋药源的价值不仅在于海洋生物作为活性化合物的本核及最初来源,而且还在于海洋生物的活性物质可以成为人们合成药物的分子模型,给新药的创新设计以新的启迪,启发人们提出进行人工合成的创新思想、创新理论和创新技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化合物,还可以做为分子修饰母体,成为半合成药物的原料。从这个意义上说,海洋药物邹珊刚,男,1936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不但可以直接成为西药、中药的基础原料,而且还可为合成物提供创新设计和模型或母核.推动合成药物的发展,启发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培养技术,培植新的药源生物。海洋生物资源是人类宝贵的药源。中国是一个海洋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的中国海面积达472.7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陆架面积为132.4万平方公里,有公里海岸线,可供海产养殖的浅海滩涂2000多万亩。由于我国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并有黄河、长江、珠江等河倾注入海,形成了中国海洋生物多样性。据沿海几省药用生物资源调查,分布在我国沿海的已知的药用海洋生物大约有400多种.为我国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由于海洋药源潜力巨大.海洋药物的高效、低毒的特点以及人们“回归大自然”的呼声日益高涨.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受到各国政府和药学家们的高度重视。法国于1960年成立了海洋药物研究中心,美国在海洋科学计划中也把用于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抗菌素和作用于器管系统的特效药,用于麻醉镇痛、改变生化反应速度的海洋药物的研究列为重要内容。目前国内外海洋药物研究开发的重点领域:抗病毒与抗肿瘤药物;心脏、脑血管药物;抗菌素和消炎镇痛药;维生素;海洋生物酶;以及以虾、蟹壳中提取甲壳质和甲壳胺制成人工皮肤和多功能医用复合卫生材料 h▲一邹珊刚等.海洋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等。近20年来在上述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现在已从海藻、海绵、腔肠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和微生物体内分离出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活性的300多种新型化合物。如从海绵中分离到的海绵尿核甙为结构模式而研制出治疗白血病的阿糖胞甙的治癌药物,从软珊瑚中分离喹酮,人工合成已用于临床的心脑血管药物;以海洋中发现的一种新的链霉索菌为模型.已合成多种结构类似的抗生素。我国也是研究、开发、应用海洋药物方面最早的国家之一,由于有传统中医药学理论的指导,几千年应用中草药的实践经验,以及相关学科(如化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生物化学等)的长足发展,海洋药物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我国配制的海洋中成药.从1949年至今,已生产出65种。在海洋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药用方面,我国亦处于国际前沿。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投产的海洋西药有五、六个,加上海洋卫生材料、海洋保健食品等,形成我国多方面发展的雏型,有的研究达到国际水平,有的发明已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如山东海洋药物研究所发明的金牡蛎和海康,大连海洋渔业公司海洋药物研究所与沈阳药学院联合研制成鲨鱼油口服乳。中山大学自1986年以来,对5种不同种原软珊瑚及5种海绵成份及活性进行了研究,测定了44个新的化合物结构。青岛海洋大学研制成功用于临床的心脑血管药物藻酸双酯纳。天津药物研究所对刺参粘多糖的研究,无论是深度与广度都处于国际前沿。这些均显示出我国的海洋药物研究具有的实力。3海洋药物产业化从海洋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发现到形成药物,进行工业化生产,最终形成新的产业——制药业,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在产业化过程中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要解决药源问题。虽然海洋是一个浩大的天然药源,但具有特殊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一般都是以微量形式存在,而且由于生物种类、产地、季节不同,其量与质都有明显的差异,因而直接由源生海洋生物还不足以形成一个制药业。为了解决这一矛盾,人们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相结合,培植新的药源生物,进行有价值的海洋药物基因的分离,培养新的活性物质转基因生物,然后利用细胞工程.进行快速微繁。青岛海洋大学管华诗教授提出可以像培养出能生产口胰岛素和抗体的转基因植物一样,把陆地上一些有价值的药用基因,转移到海洋生物中表达,也可以把分离出的海洋生物药用基因转移到陆生植物中去,如能分离出海带的碘基因.转移到陆生植物中去.就为解决人体缺碘的问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因此用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技术来培植新的药源生物,不仅解决海洋天然产物的药源问题,而且可能成为一个新颖的制药产业。二是关于工程化研究。由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不到15%,海洋药物的产业化率也不足lo%。随着我国医药消费需求进入跃变期以及以仿制为主的我国制药工业面临知识产权的挑战,就需要提高医药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的转化率.加速产业化的进程。为此国家科委在制定医药技术创新“1035工程”规划中,把实现产业化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为了解决海洋药物研究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需要探索一种适合于中国的海洋药物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多元模式及运行机制,实现产、学、研结合,科、工、贸一体化。海洋药物的有效成分的提取、精制、化学修饰、组分纯化等都需要借助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来完成,没有特定的工程化研究就没有海洋药物的规模生产,也就没有海洋药物

上一篇:海洋资源药物开发现状与前景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