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海洋药物

发挥海洋特色优势助推蓝色经济发展记快速发展

海洋是人类生存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海洋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兴海强国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海洋科技创新是海洋强国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特色立校 谋海济国

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显著特色的国家战略性大学,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既责无旁贷,又任重道远。学校于1924年始建时的校纲即开宗明义:“本大学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才,应国家需要为宗旨”;1930年,校长杨振声主张文理渗透,倡设海边生物学、海洋学、气象学等与海洋相关的学科,1946年设立了我国第一个水产系,同年设立了海洋研究所;1951年,校长华岗把学校的办学特色定位于“文史见长,加强理科,发展生物,开拓海洋”,1959年,建设我国第一所海洋高校。进入新世纪,学校首倡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2001年2月,学校获得教育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海洋局、青岛市人民政府重点共建,进入“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行列,至今已顺利完成两期“985工程”建设。

多年来,学校始终以全方位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为特殊使命,培养了以两任国家海洋局局长、10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16位海洋领域国家“杰出青年”、6位水产领域国家“杰出青年”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创立了文氏普遍风浪谱、近海环流及物质输运、超浅海风暴潮等理论体系;担当了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海洋调查主力军角色,并在历次国家海洋专项或综合调查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引领或参与推动了海水养殖业中的藻、贝、虾、鱼养殖的“四次浪潮”,推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大国;研制了以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PSS)为代表的系列海洋创新药物,引领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倡议设立国家海洋局、建议在日照石臼所和黄河三角洲建设大港等等,为推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

近年来,学校坚持走“特色立校,科学发展,树人立新,谋海济国”的发展道路,紧紧围绕国家全方位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大需求,聚焦国际学术前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术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核心,以完善和提升自主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重点,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国际交流与合作为重要发展途径,有效整合各创新要素,深入推进“重点方向—创新平台—重大项目—创新团队”一体化建设,深化实施了“强化发展特色,协调发展综合;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的学科发展思路,巩固和显著提升了海洋和水产特色优势学科水平,同时通过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相关学科的进一步交叉融合,催生了一批新兴学科并不断形成新的优势,从整体上优化了学科布局,提升了学校的总体水平。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经过建设,学校特色优势更为凸显,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一批特色优势学科领域已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学校已在8个学科(领域)进入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I)数据库全球科研机构前1%行列,并列大陆高校第16位,其中在地球科学学科(海洋科学研究为我校特色)排名前0.45%,在大陆高校中列第6位,在植物与动物学学科(水产和海洋生物研究为我校特色)排名前0.25%,同样在大陆高校中列第6位;海洋科学和水产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连续三次在国家学科水平评估中蝉联第一。

学校汇聚了以8位两院院士、7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6位“长江学者”、15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18位山东省“泰山学者”等为代表的学术领军人才,形成了以“海洋动力过程的演变机理及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海洋有机生物地球化学”两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为核心,与“海洋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海洋生物资源高效利用研究与开发”、“环境友好型海洋功能材料与防护技术”等7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团队互为支撑、组团发展的创新格局,使学校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在海洋科学领域拥有两个NSFC创新研究群体的单位,也是科技部首批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入选单位。

海洋科技创新和服务国家海洋事业能力持续增强,产出了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

上一篇:开放式教学在本科海洋药物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