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洋药物特色的药理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含着各类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一个巨大的天然产物宝库。21世纪随着陆地生物资源的日益枯竭,全球正在兴起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热潮。世界沿海国家纷纷聚焦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高效利用,丰富的海洋动物蛋白、功能食品和特殊活性物质,以及人类对开发治疗重大疾病药物的迫切需求,已成为世界海洋大国和强国竞争海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海洋生物资源为药物开发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海洋活性物质对人类多种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它们的药理活性作用主要包括抗肿瘤、抗菌、抗炎、中枢神经药理作用等,许多化合物都具有新药开发潜力。近年来,FDA和EMA批准了一批针对抗肿瘤、抗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海洋药物上市。因此,海洋功能性化合物及海洋创新药物已成为各国产业发展的最重要方向之一,海洋药物学也成为全球新兴的独具特色的学科领域之一。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1]是药学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药理学是通过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机理,为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和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同时,为研发新药和生命规律的研究提供实验资料和科学依据。通过药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药物在人体或动物体内的作用、规律和机制知识,对学生成为提供用药咨询的服务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次药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旨在通过笔者多年的海洋药物的理论教学和研究经验,结合海南大学海洋学院药学专业特点,优化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实验技术,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海洋药物拔尖创新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南海海洋生物资源利用和开发。
1 药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药理学涉及的药物繁多,教学内容较为抽象,知识点纷繁复杂,且无直接关联,同时,各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如何在教学中准确、形象地表达课程理论,是本门课程教学的关键难点。随着传统课堂弊端的不断暴露,课堂枯燥乏味,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下降,在药理学课堂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获得了一定成效,也引发了深刻的思考。[2]显然,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诸多短板及问题,已然不适合药学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1)在教师教学方面,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多是以传统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灌输式为主,通常是程序化模式,按照教材的内容顺序讲解,时而辅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课堂上主要是教师一人在讲,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加之药理学课程内容枯燥、理论性较强,教师对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的准确把握方面有一定难度。同时,由于药学相关专业学生临床医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难以在课堂上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联想、推理,学生对课堂授课内容往往容易感到疲倦,等等,造成教学未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自我思考较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够,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在教学资源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教学资金投入不足,教学师资、教学实践课以及科学研究实践等严重不足,国内高校药理学授课以大班授课为主,“填鸭式”教学模式成为了必然。[3]在开展药物药理研究方法和技术教学时,由于缺乏配套的实验和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缺少对相关研究手段的直观认知和深度理论。实验课程课时占比不足,理论课占比重要比实践(实验)课的大。实验课教学因课时限制,往往只以开设基础的验证性试验为主,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有所欠缺。
(3)在学生学习方面,药学相关专业学生如海南大学海洋学院药学本科专业的学生,由于学校无医学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课程,临床医学知识结构缺乏,在课堂上多以死记硬背为主,难以形成知识之间的联系、推理和演绎。特别是海洋药物药理学涉及的学科理论知识内容广泛、抽象和较难理解,加之教师备课重点多集中在授课幻灯片的制作上,课堂上大多以讲授式授课为主要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互动缺乏,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课程考核方式不灵活,考核内容偏重考查单一知识点,更是助长了学生的死记硬背,这直接影响了结合海洋药物药理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上一篇:声音
下一篇:没有了